来源:砂石骨料网
时间:2025-03-21
来自行业主管部门、混凝土协会、商混企业、砂石企业、水泥企业、工程单位、贸易商、港口码头、供应链资本、设备企业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2025年3月21日,由砂石骨料网主办、磊蒙集团独家冠名、泰林供应链承办的2025年全国砂石市场峰会暨第二届春季订货会在江苏江阴盛大启幕。本次峰会以“协同·融合·开放·共享”为主题,来自行业主管部门、混凝土协会、商混企业、砂石企业、水泥企业、工程单位、贸易商、港口码头、供应链资本、设备企业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峰会由阳新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华东材料有限公司、华新绿色建材(武穴)有限公司、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宜都市昊飞矿业有限公司、重庆航顺建材有限公司、漳州市港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中电建(蕲春)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能建装配式建筑科技(巴东)有限公司、庐山市锟庐新材料有限公司、九江恒晋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中池新材料有限公司、津市盛星建材有限公司、彭泽县金力石建材有限公司、解放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赞助。
本次峰会得到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中国混凝土网、江苏省预拌砂浆行业协会、浙江省散装水泥与预拌砂浆研究会、浙江省水泥制品协会、浙江省混凝土协会、安徽省绿色建材产品协会、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上海市砂石协会、嘉兴市混凝土水泥砂浆行业协会、嘉善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商会、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华东物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砂石骨料网创始人李华主持开幕式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刚、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师海霞、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强、安徽省绿色建材产品协会执行会长姜新、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绍武、江阴市泰林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应荣、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原副主任骆公望、阳新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玉新、砂石骨料网供应链服务负责人陈海滨、福建国泰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圣平、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张世伟、中国建材集团华东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中建材新材料总经理陶绪科、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伟荣、中交华东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荣荣、九江恒晋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潘君标、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散装水泥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夫超、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卫超、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招标采购部部长刘明富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砂石骨料网供应链服务负责人陈海滨致辞
砂石骨料网供应链服务负责人陈海滨代表主办方向参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陈总表示,作为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台,砂石骨料网的使命是“做产业链的连接器与加速器”。当前砂石行业正经历阵痛:产能集中释放,投资规模攀升、市场需求减少,上下游协同低效等等,今天,我们以订货会为纽带,砂石生产企业-商混企业-干粉砂浆企业-水泥制品企业-工程用料单位-物流企业-港口码头等通力合作,共筑开放、协同、创新的砂石生态圈。
陈总指出,直面行业困境,更需创新破局。砂石骨料网今年将重磅推出“供应链创新计划”:一搭建数字化集采平台,打通砂石产销转存全链路,让交易透明可视;二推出“砂石供应链金融”服务,联合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缓解上下游账期压力;三创“绿色物流联盟”,联合网络船运资源、共享大型港口仓储转运,让每一粒砂石“低碳奔跑”!
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张宏强致辞并作《拥抱机遇 共享未来——磊蒙多维度服务赋能砂石行业》主题演讲
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强指出,当前,砂石行业正面临环保红线、资源储量、粗放模式三重“硬约束”。市场需求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升级”,重点工程需要高标号骨料,固废再生砂石加速替代天然资源,数字化供应链成为竞争新高地。转型已成为生存的必答题。在此背景下,砂石行业要向“绿”而生、向“智”而强、向“新”而行。
张董表示,磊蒙集团是专业从事研发及制造大型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及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拥有广东广州、广东韶关、四川德阳、湖北荆州四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大型液压旋回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移动式破碎站等产品。目前产品已畅销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北美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并取得客户一致好评。
在砂石行业整体承压前行之际,磊蒙集团依托深厚的行业积淀和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了“技改投资+运营包销”“生产线投资+运营包销”“设备入股+运营包销”“融资租赁+优质资源”多种合作模式,并探索合伙人模式,为企业提供多维度支持,助力合作伙伴在行业变革中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提升。
江阴市泰林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应荣致欢迎辞
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江阴市泰林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应荣代表泰林供应链全体员工,向莅临本次订货会的各位嘉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朱总表示,江阴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砂石中转/过驳区域,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交通便捷,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
朱总指出,作为扎根江阴的行业见证者,泰林供应链深知砂石产业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区域性供需错配加剧,船运价格剧烈波动,劣质产品扰乱市场,应收账款周期拉长,传统采购模式效能衰减等等。面临严峻的行业态势,泰林供应链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持续构建三大核心壁垒:打造长江流域最高效的物流枢纽、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坚守质量生命线。未来期待能与行业同仁携手同行,用专业能力重建行业秩序,用诚信经营重拾市场信心,共同书写长江流域砂石产业的新篇章!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刚致辞并作《建材“十五五”发展及砂石产业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刚表示,“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整体呈现“稳中趋降”态势。随着房地产与基建增速放缓,市场需求逐步从增量转向存量,传统建材对单一领域的依赖难以为继,而新兴产业如光伏、汽车等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供需失衡矛盾加剧,低价竞争频发,部分企业陷入亏损。“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受城镇化率趋稳影响,水泥需求逐渐下滑,预计2024-2035年我国年均水泥需求13亿吨,年均降幅7.1%。
王副院长指出,2024年,大型矿权集中释放加剧“内卷”,产能过剩、非法开采、低价竞争等问题突出,劣质产品甚至危害工程质量。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固废年产生量超过40亿吨,利用率不足60%,累计堆存量超过600亿吨,占地超过200万公顷。企业想成功穿越市场周期,要做好打生存战的准备。
王副院长指出,建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服务超150个关联产业,其转型升级关乎全局。未来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政企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加速绿色化、数字化进程。砂石产业更需打破“高耗能、低附加值”模式,通过标准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及智能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行业方能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为中国制造夯实绿色根基。
华泰证券股份研究所经济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员龚劼作《2025年国内建材领域宏观态势分析及建筑业市场研判》主题报告
华泰证券股份研究所经济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员龚劼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仍需应对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信心修复三重挑战。核心矛盾集中在居民消费疲软(受房价下跌、收入预期弱影响)、地产行业磨底、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及全球右翼势力崛起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同时,房地产市场从下行进入磨底阶段,政策侧重稳预期,但对投资拉动有限。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是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对于2025年经济及建材行业展望,龚研究员指出科技自主、制造业出海、AI投资(预计增量6000亿,拉动GDP0.2%-0.3%)成为亮点,地产拖累趋缓;广义财政发力与AI资本开支或抵消外需与地产下行压力,基准增速有望达5%,但需关注政策落实与关税变数。对于建材行业来说,提升建材行业集中度是长期市场环境优化的关键,政府“反内卷”力度有望增强,但市场依然是供给侧优化的核心力量。
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师海霞分析《2024年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运行报告》
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师海霞表示,受投资方向的调整,向新型基建倾斜,工程建设量有所减少以及建设重点偏重于存量优化,弱化增量等影响,2024年预拌混凝土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其中,在营收方面,2024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38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下降15.6%;在产能方面,2024年预拌混凝土产量24.9亿方,同比下降10.1%。
师秘书长表示,房地产新建正在L型下行,估计还会持续,基建投资增速逐步减缓,未来可能快速萎缩,预拌混凝土企业将如何生存,是非要解决的问题。在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那些缺乏原材料资源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和管理优势的同质化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未来,预拌混凝土企业要走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发展的路径,注重产业生态圈建设,着力形成产业链优势,水泥和骨料企业也应积极寻求混凝土企业深度链接的多维度的合作模式,形成共赢。
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原副主任骆公望分析《浙江省2024年砂石骨料使用情况》
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原副主任骆公望表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预拌混凝土产量达2.77亿方,同比下降6.55%,该行业使用石子3.47亿吨、砂1.42亿吨,合计4.89亿吨,均有所减少;145家企业,生产预拌干混砂浆1527万吨,折算使用砂量约0.19亿吨,同比下降1.85%;水泥总产量1.05亿吨,同比下降17.1%,使用石灰石0.84亿吨,同比减少0.14亿吨。在砂石使用方面,2024年,浙江省除特定项目的自建混凝土搅拌站等之外,共使用石子4.57亿吨、砂1.71亿吨,同比分别下降8.16%、6.08%。
骆副主任表示,目前,用料单位对砂石产品的使用主要面临供应、品质等不稳定的问题,如中小企业多由中介采购,来源不稳定,质量控制难度大,影响混凝土质量;外形不圆润、石粉含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用料企业增加了配方难度。同时,浙江省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期,基建投资转向新兴产业,混凝土企业重组并购,水泥制品和PC构件产量下降,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砂石需求下降,结合政策和产能过剩现状,预测2025年砂石市场使用量降10%以上。因而,需求下降给砂石企业带来压力,需加强成本控制,规避风险。
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伟荣讲解《上海预拌混凝土市场概况》
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伟荣表示,2024年,上海市持有建设工程材料备案证的混凝土企业150家,其中国有企业61家、民营企业89家;实际在产企业146家,较上年增加3家。在混凝土用量方面,2024年上海混凝土产量5759万方,理论产能1.098亿方,产能利用率52.45%;在价格方面,C30均价401元/方,同比下跌17%。在主要原材料砂石需求方面,2024年上海地区建设用石使用量5749万吨,同比2023年6828万吨,下降15.8%;2024年上海地区建设用砂使用量5084万吨,同比2023年6090.8万吨,下降16.53%,行业竞争态势越发严峻。
钟秘书长表示,在行业竞争态势越发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认清市场走势,调整心态,降低预期。未来,反内卷、引导合作共赢理念,是行业的唯一出路。实现更好的发展,混凝土企业需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并重点关注清洁化、环保型企业的改造升级,进行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的系统研发。
砂石骨料网副总经理肖旭雨讲解《砂石供应链体系新模式》
砂石骨料网副总经理肖旭雨表示,目前砂石供应链领域依然依赖人工贸易流通,且供需双方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不规范性的存在给上游供应端和下游采购端均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同时加重了销售和采购成本。为此,砂石骨料网创建“砂石购”供应链子品牌,旨在通过透明化线上工具,破除传统砂石流通弊端,构建便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肖总指出,“砂石购”供应链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与流程,构建以下服务模式:1、专业化团队。覆盖市场分析、物流管理、矿源对接、交割配送全流程。2、丰富矿源。汇聚一手资源,提供多岩性、多规格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3、规模化效应。集中采购降低货源、物流及码头费用,实现成本优化。4、一站式服务。从选品、集货到大船配送、小船分发,全程专人跟踪。5、安全化保障。依托平台信誉,确保交易与交割全程安全可靠。
江阴市泰林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辰作《共筑行业新生态 共享发展新机遇》主题报告
江阴市泰林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辰表示,泰林供应链深耕建筑建材领域多年,依托长三角核心区位优势,构建了覆盖“采购-中转-配送”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旨在让砂石建材流通更高效,更环保,更省钱。泰林供应链拥有长三角稀缺的双码头+双水洗的战略布局,配备智能化与环保设施,年吞吐能力超2000万吨,过驳效率位居行业前列。
刘总指出,当前,砂石贸易行业仍存在时间成本高、质量风险高、环保压力大、资源错配等痛点。泰林供应链与上游资源强绑定、与长江沿线优质矿山、沿海大型砂石基地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联合矿山资源方锁定千万吨级稳定货源,为客户提供“一单到底”的保量保价服务,降低采购不确定性。同时支持“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双模式,满足商砼站、预制构件厂等不同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下游配送网络加密,确保48小时全域覆盖。截至目前,泰林供应链累计服务客户超1200家,为大中小企业释放流动资金超4亿元。
浙江交投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杰作《浙江交投物流砂石料综合服务方案》主题报告
浙江交投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杰表示,浙江交投物流集团是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构建以科技为支撑、四方物流为核心的综合物流平台,旨在发展成为领航浙江物流产业的省级物流集团。目前,总资产达到20.48亿元。未来,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拓展市场、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陈总表示,在砂石料运输方面,浙江交投物流集团通过数智化运营园区、堆场、码头等仓储实体,为砂石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仓储、运输、分拨服务。并依托浙江省内广泛的物流网络,整合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砂石料从产地到工地的快速直达,为砂石料行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物流服务,助力交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招标采购部部长刘明富作《行业变革下砂石、熔剂供应合作新伙伴》主题报告
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招标采购部部长刘明富表示,安徽交控作为砂石行业的新进企业,成立以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引进尖端技术,旨在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引领砂石产业升级。其依托6.5亿吨储量的柯家村矿,投资建设了年运能8000万吨的廊道、年加工6000万吨的产业园和年吞吐4600万吨的港口,旨在打造长江经济带标杆型矿业经济综合体。安徽交控提供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在内的18种砂石骨料和熔剂产品,是全国品类最齐全的企业。其精品机制砂产品细度模数可按客户需求调整,且采用干法工艺,可根据需求增加水洗。
刘部长表示,目前,安徽交控采用国内外一线设备,并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控系统的数字化。通过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智能终端监控系统等,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公司还采用智能爆破设计、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确保矿石质量稳定,并通过数字孪生模拟、MES系统集成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成本竞争力。另外,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安徽交控采用电动矿卡运输,实现低碳开采。同时,废气、粉尘和噪声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副总监于博文作《2024年砂石行业运行报告》
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副总监于博文表示,2024年砂石需求量为137亿吨,同比下降9.77%,需求市场再次大幅收缩。对于2025年砂石市场运行态势,于总表示,预计2025年全年市场继续处于下行态势中,从需求来看,全年骨料市场需求继续收缩,预计在5%左右;从价格来看,骨料价格持续下行,流通市场跌幅较大,封闭市场下跌相对温和,预计全年价格跌幅在5%-10%左右;从供给来讲,供给持续放大,千万吨级大矿陆续投产。新产能冲击市场,2025年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于总表示,砂石行业的周期变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需求长期收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战略合作穿越周期。未来,“剩者为王”的逻辑或将主导市场,而那些能够适应新规则、抓住结构性机会的企业,仍有望在行业寒冬中觅得生机。
中交华东物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田荣荣讲解《中国交建长三角区域砂石集采方案交流》
中交华东物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田荣荣表示,为响应国家供应链现代化政策,近年来,中国交建加快推进砂石骨料集中采购(集采)体系建设,目标直指供应链自主可控、基材安全可靠及战略高效落地。据悉,2025-2026年度中国交建砂石总需求1.5亿吨,其中,集中采购量7000万吨以上,拟找寻优质源头生产供应商9-12家,规模供应商15-20家,发展战略型合作方1-2家,源头集中采购度达45%以上。通过砂石大集采,可解决当前大宗砂石材料集采比例偏低(30%左右没有集中采购)、供应链条冗长等问题,并通过集约化采购提升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能力。
田总表示,目前,中国交建已经组建长三角区域砂石骨料集采工作小组,接下来将逐步开采集采工作。为确保在砂石集采有可靠、公平、公正的价格信息,由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设定的长江-沿海T型砂石价格指数(AGGPI-T)作可发挥纽带作用,该指数作为定价基准,通过指数波动实时优化采购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另外,采信公允的第三方价格信息,可增加信用、促进合作共赢,引领引导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公司总经理助理吕恩铝作《砂石采购技术标准与全链协同——构建高质量混凝土的基石》主题报告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公司总经理助理吕恩铝表示,目前,砂石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机制砂石粉含量等都较为重要,其质量关乎商砼产品质量。但当下砂石行业面临低价竞争、低品质发展的挑战,需加强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因而,商砼企业需加强原材料质量、生产、运输、施工、养护的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吕总表示,砂石企业与商砼企业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砂石企业需要大销售,商砼企业需要大集采,未来,全新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打通产品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壁垒,加强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很是重要。特别是砂石企业与商砼企业的协同,一方面。砂石企业应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矿山建设,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生产,为商砼企业提供定制化砂石产品;另一方面,商砼企业应建立砂石质量数据库,完善各矿山产品质量数据,为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外,运用AI技术实现全链透明化,加强砂石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砂石产品质量。
中建西部建设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邢亚奎作《协同创新,数字赋能——共筑砂石行业新未来》主题报告
中建西部建设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邢亚奎指出,当前情况下,产能过剩与高骨料占比引发恶性竞争、质量风险及利润下滑,削弱采供关系。混凝土与骨料行业将呈现“政策驱动整合、技术定义未来、需求结构性分化”的特征,企业需以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为核心构建长期竞争力,在存量市场中挖掘细分领域增长机遇。
邢总表示,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混凝土行业最大的上市企业中建西部建设全资成立的数字化专业子公司,通过打造行业级生态平台-砼联网,聚焦混凝土产业链核心场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匹配、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砼联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业务全过程的高效协同,目前运营范围已覆盖34省305市,链接超1830家混凝土厂站,预计2025年骨料需求超1.25亿吨。
重庆航顺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祥松介绍《重庆普高料/高料发货流程及合作模式》
重庆航顺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祥松表示,受限于三峡大坝限制,重庆对船舶的装载量以及到港时间有一定限制,“发货周期长、市场变化快,风险高”,这是普遍下游客户对重庆发货的评价。目前,重庆发货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自发,通过自身联系船代/船务公司定船,报矿山打款直发;二是代发,通过上游经销商,委托发货,由经销商负责定船报矿山装船发货;三是零售,通过下游码头经销商采购,通常以小船采购为主。
张总表示,目前,重庆片区砂石料发货还存在:1、对矿山及流程不熟悉,渠道不畅通;2、行情和发货节点把控不好,平仓成本过高;3、运力把控能力弱,运输成本高于市面;4、船务进度协调不好,容易出现延期滞港费风险;5、自配采购团队,大幅增加人力成本;6、物流周期长,自采保供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航顺建材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保供发货,从装船开始我们会将实时的采购价格与客户确定,并整理沿途信息表,协助客户对外消化(整船/分销)。
漳州市港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万浩作《打造绿色矿业、善用有限资源、让地球更美好》主题报告
漳州市港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万浩表示,目前,砂石骨料作为基础建材,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波动敏感等问题,在可预见的竞争态势加剧的背景下,高投资、高成本、管理不够精细的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被迫出局。在既定投资不能改变的情况下,矿山运营和成本管控将成为砂石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电力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增强砂石企业市场竞争力。
何总表示,砂石矿山企业电力能源成本占比最高达25%,矿山不绿,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积极拥抱新能源,可降低成品吨砂石制造成本。华夏港兴旗下千益时代是以储能产品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帮助企业改善电力运营成本。一方面,通过可移动装备油改电,改善矿山生产作业环境,节约生产直接成本;另一方面,可建设储能设备,通过削峰填谷降低度电成本,利用光伏+储能技术替代传统电力,可降低30%以上能源成本,助力矿山企业降本增效。
会议上,砂石大数据地图V2.0正式发布,砂石骨料网产品经理常林详细介绍大数据地图。该地图旨在为行业及上下游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通路和筛查应用的工具。并将通过不断更新迭代,最终形成一个专业化骨料大数据中枢平台。并更新发布2025版全国以及重点区域大中型砂石生产线分布图,赋能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精准!
现场还组织了专场对接会,帮助砂石企业和终端用户直接面对面沟通。在当前行业竞争态势越发激烈的情况下,未来,砂石骨料网将搭建更务实的交流沟通平台,解决砂石供应链相关问题,打通行业信息壁垒,帮助砂石企业、商混企业、贸易商、工程用料单位、港口码头、供应链资本等企业全面对接资源,共同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力。
部分到场嘉宾:
编辑:贾林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自:砂石骨料网”